强化信用管理 保障锚位预约提质增效 | |||
| |||
一、基本情况 舟山群岛位于我国南北航线中心,是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货物贸易的海上桥头堡,船舶交通流量大。“大港口小锚地”矛盾突出。舟山海事局主动作为,统筹安全与发展,依托浙江海上智控平台、海事通APP等数字化平台优化锚位预约信用管理措施,于2024年7月18日印发《舟山海事局关于实施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十六条举措的通告》,以信用管理为抓手推进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助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长三角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问题 (一)传统预约。2020年以前,使用传统甚高频报告。船舶抵达锚地前半小时左右通过甚高频报告,自行寻找合适锚位。该方式简单快捷,但只能供船舶临时申请锚位,存在小船占用大锚位情况,且当锚位供不应求时,会经常出现船舶到了锚地但没有锚位的情况。 (二)数字化改革。2021年开始,舟山海事局配合上级部门建设数字化平台并实施定点锚泊。船舶使用“浙海行”APP预约锚位,VTS通过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开展人工审核。但人工审核成本高、效率低,2023年优化数字化平台,改为自动核准为主、人工核准为辅,强化公平公正公开,提升了审核效率。 (三)提质增效。随着船舶数量增多、锚位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暴露出锚位限制条件多、预约时间窗口申请不便、锚位需求众口难调,无计划船舶长期占用锚位等多方面的问题。2024年,通过“民生面对面”“政企面对面”等座谈会不断收集船方意见和建议,依托“海事通”APP完善数字化平台的契机,不断优化锚位预约措施,形成了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十六条举措。 三、创新举措 依据《海事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安全诚信航运公司管理办法》《安全诚信船舶、安全诚信船长评选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结合辖区实际,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海事监管服务新机制,探索试行锚地资源高效利用新模式,实现舟山水域船舶锚位预约提质增效。 (一)明确锚位预约不诚信行为。《舟山海事局关于实施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十六条举措的通告》公布5类不诚信行为:报而未来、来而未报、离而未报、频繁取消及超期锚泊。 (二)实现锚位预约数字化、公开化和信用化。舟山水域VTS管理的锚地、临时待泊区全部纳入“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海事通APP”管理,公开接受预约。除个别保障锚位外,系统自动校核船舶预约的锚位并实时发布,提升预约时效和信用。 (三)减少信用船舶锚位预约限制。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各类船舶均可预约锚位。在满足《海港总体设计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放宽锚泊限制条件,所有船舶均可预约舟山水域锚位。 (四)提升信用船舶锚位预约便捷性。取消预约时间窗口,满足船舶实时预约需求。优化平台界面,船舶匹配锚位参数的,锚位标识显示绿色,不匹配的显示灰色。点击灰色标识,红色字体提示不匹配原因,便于船舶及时调整。 (五)优先保障重点产业信用船舶。在马峙、秀山东水域设置保税油、船舶修造等重点产业优先保障锚位。建立排队机制,根据轻重缓急、先来后到、船舶大小依次调配锚位,保障船舶作业预期和作业秩序。 (六)推行信用承诺。对于报而未来、来而未报、离而未报、频繁取消等4类不诚信行为在1个自然月内发生次数占预约总数20%以上的锚位预约主体,督促预约主体在下一次预约锚位之前做出不诚信行为整改承诺,优化信用管理举措。 (七)惩戒不诚信行为。对于报而未来、来而未报的船舶,本次锚位预约不予保障;对于离而未报的船舶,督促预约主体及时通过APP释放锚位。对于预约主体违反承诺事项的,执行分级分类管理措施。对于锚泊时长超过时限的船舶,加大VHF值守点验频次,督促船舶强化锚泊值班值守,尽早让出锚位,提升锚位周转率。 四、工作成效 (一)有效管控不诚信行为。针对不诚信行为,通报船舶所属公司。结合交通运输部“双共”行动专项领域整治,2024年下半年通报存在不诚信行为的船舶610艘次。 2024年下半年筛查出29家频繁取消等不诚信行为预约主体,要求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作出信用承诺,11家申报主体每月预约取消率已控制在10%以下,已对18家失信申报主任根据承诺书开展分级分类管理,有效避免锚地资源浪费。 (二)有效提升锚位利用率。通过实施信用管理,舟山水域锚位资源得到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平台自动发布锚位占比99.9%。2024下半年,锚位预约艘次同比增长52%,平均在泊艘次同比提升29%,马峙、野鸭山和秀山东锚地等紧俏锚位满负荷运转,有效提升了锚位利用率,缓解了“大港口小锚地”矛盾。在优先保障下,2024下半年,锚地保税油加注船舶1051艘次,同比增长48%,其中秀山东锚地779艘次,同比增长49%,合计节省锚泊等待时长约260天(船期成本约545万美元)。马峙锚地清舱作业油轮78艘次,同比增长123%,合计节省锚泊等待时长约273天(船期成本约1092万美元)。 五、社会影响 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审核中,“海事通”APP作为最佳实践项目之一列入审核报告,实现了我国海事履约领域新的历史性突破。锚位预约作为“海事通”APP的主要功能,新举措促进船方提升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水上交通运输行业风尚。更加安全、便捷、透明、高效的锚地资源保障利用,有效助推了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和长三角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吴杭飞 | |||
强化信用管理 保障锚位预约提质增效 | |||
| |||
一、基本情况 舟山群岛位于我国南北航线中心,是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货物贸易的海上桥头堡,船舶交通流量大。“大港口小锚地”矛盾突出。舟山海事局主动作为,统筹安全与发展,依托浙江海上智控平台、海事通APP等数字化平台优化锚位预约信用管理措施,于2024年7月18日印发《舟山海事局关于实施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十六条举措的通告》,以信用管理为抓手推进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助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长三角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问题 (一)传统预约。2020年以前,使用传统甚高频报告。船舶抵达锚地前半小时左右通过甚高频报告,自行寻找合适锚位。该方式简单快捷,但只能供船舶临时申请锚位,存在小船占用大锚位情况,且当锚位供不应求时,会经常出现船舶到了锚地但没有锚位的情况。 (二)数字化改革。2021年开始,舟山海事局配合上级部门建设数字化平台并实施定点锚泊。船舶使用“浙海行”APP预约锚位,VTS通过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开展人工审核。但人工审核成本高、效率低,2023年优化数字化平台,改为自动核准为主、人工核准为辅,强化公平公正公开,提升了审核效率。 (三)提质增效。随着船舶数量增多、锚位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暴露出锚位限制条件多、预约时间窗口申请不便、锚位需求众口难调,无计划船舶长期占用锚位等多方面的问题。2024年,通过“民生面对面”“政企面对面”等座谈会不断收集船方意见和建议,依托“海事通”APP完善数字化平台的契机,不断优化锚位预约措施,形成了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十六条举措。 三、创新举措 依据《海事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安全诚信航运公司管理办法》《安全诚信船舶、安全诚信船长评选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结合辖区实际,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海事监管服务新机制,探索试行锚地资源高效利用新模式,实现舟山水域船舶锚位预约提质增效。 (一)明确锚位预约不诚信行为。《舟山海事局关于实施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十六条举措的通告》公布5类不诚信行为:报而未来、来而未报、离而未报、频繁取消及超期锚泊。 (二)实现锚位预约数字化、公开化和信用化。舟山水域VTS管理的锚地、临时待泊区全部纳入“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海事通APP”管理,公开接受预约。除个别保障锚位外,系统自动校核船舶预约的锚位并实时发布,提升预约时效和信用。 (三)减少信用船舶锚位预约限制。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各类船舶均可预约锚位。在满足《海港总体设计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放宽锚泊限制条件,所有船舶均可预约舟山水域锚位。 (四)提升信用船舶锚位预约便捷性。取消预约时间窗口,满足船舶实时预约需求。优化平台界面,船舶匹配锚位参数的,锚位标识显示绿色,不匹配的显示灰色。点击灰色标识,红色字体提示不匹配原因,便于船舶及时调整。 (五)优先保障重点产业信用船舶。在马峙、秀山东水域设置保税油、船舶修造等重点产业优先保障锚位。建立排队机制,根据轻重缓急、先来后到、船舶大小依次调配锚位,保障船舶作业预期和作业秩序。 (六)推行信用承诺。对于报而未来、来而未报、离而未报、频繁取消等4类不诚信行为在1个自然月内发生次数占预约总数20%以上的锚位预约主体,督促预约主体在下一次预约锚位之前做出不诚信行为整改承诺,优化信用管理举措。 (七)惩戒不诚信行为。对于报而未来、来而未报的船舶,本次锚位预约不予保障;对于离而未报的船舶,督促预约主体及时通过APP释放锚位。对于预约主体违反承诺事项的,执行分级分类管理措施。对于锚泊时长超过时限的船舶,加大VHF值守点验频次,督促船舶强化锚泊值班值守,尽早让出锚位,提升锚位周转率。 四、工作成效 (一)有效管控不诚信行为。针对不诚信行为,通报船舶所属公司。结合交通运输部“双共”行动专项领域整治,2024年下半年通报存在不诚信行为的船舶610艘次。 2024年下半年筛查出29家频繁取消等不诚信行为预约主体,要求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作出信用承诺,11家申报主体每月预约取消率已控制在10%以下,已对18家失信申报主任根据承诺书开展分级分类管理,有效避免锚地资源浪费。 (二)有效提升锚位利用率。通过实施信用管理,舟山水域锚位资源得到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平台自动发布锚位占比99.9%。2024下半年,锚位预约艘次同比增长52%,平均在泊艘次同比提升29%,马峙、野鸭山和秀山东锚地等紧俏锚位满负荷运转,有效提升了锚位利用率,缓解了“大港口小锚地”矛盾。在优先保障下,2024下半年,锚地保税油加注船舶1051艘次,同比增长48%,其中秀山东锚地779艘次,同比增长49%,合计节省锚泊等待时长约260天(船期成本约545万美元)。马峙锚地清舱作业油轮78艘次,同比增长123%,合计节省锚泊等待时长约273天(船期成本约1092万美元)。 五、社会影响 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审核中,“海事通”APP作为最佳实践项目之一列入审核报告,实现了我国海事履约领域新的历史性突破。锚位预约作为“海事通”APP的主要功能,新举措促进船方提升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水上交通运输行业风尚。更加安全、便捷、透明、高效的锚地资源保障利用,有效助推了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和长三角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吴杭飞 | |||